以生為本營造高校良好文化氛圍
http://m.dtrtvu.com2025年07月09日 09:20教育裝備網
以生為本,應成為高校管理者共同遵循的精神指南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21年9月,新上任的武漢工商學院校長孔建益在開學典禮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4年間,他回復了學生發來的3萬多條短信。2023年4月,該校正式上線“校長直通車”平臺,自平臺上線以來,共收到學生反映事項5600多項,平均辦結時長僅15.1小時,一次性化解率達98%,學生滿意率高達96%。2025年畢業典禮上,孔建益校長表示:“大學最重要的是大愛,沒有愛就沒有大學。”
孔校長看似“隨意”的舉動,指向對學生的愛與大愛,蘊含著治理大學的根本奧秘——以生為本,應成為高校管理者共同遵循的精神指南。因為“00后”大學生對高校的現代化治理提出了新的訴求。他們成長于物質生活優越、文化教育資源豐富、思想觀念多元、個體精神需求強烈的環境中,對高校學習環境的改善、教學管理的彈性化、后勤服務的個性化以及個體權益的保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高校的現代治理必須強化以生為本的理念,較以往更為重視學生的利益訴求,切實推進相關變革。
高校以生為本的治理需校長確立相關理念。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大學。那些偉大的教育家型校長,無一不是尊師愛生、以生為本的。孔校長的治理同樣始于他對學生的愛與關懷,對學生訴求的關注與支持。面對當前學生的多元化利益訴求,高校的現代治理呼喚教育家型校長,能重塑學校的辦學理念,推動學校的辦學以生為本。
高校以生為本的治理需從小處著手。高校的現代治理既涉及高校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的關系,校內黨政部門間的關系等宏觀層面的治理,也離不開校內教師、學生的微觀治理內容。學生的個體訴求,在管理者眼中可能是“小事”,但在學生心中是“大事”,也是學,F代治理的根本所在?仔iL對學生3萬多條短信的一一回復,推動學生的訴求得到落實,是從小處著手的典范。高校的現代治理必須從學生關心的“小事”做起,最終匯聚成學校現代治理的強大力量。
高校以生為本的治理應強化平臺和制度建設。校長對學生訴求的處理離不開各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視與落實。實踐中,一些高校也曾推出“校長微博”“校長短信”“校長信箱”等治理手段,也曾受到好評,但多隨校長離任而失效,未能形成穩定的平臺和制度。武漢工商學院的現代治理,從校長的“隨意”舉動起步,最終建成了“校長直通車”平臺,并出臺相關管理辦法,以平臺和制度保障學校以生為本的治理。因此,高校推進以生為本的現代治理,應從領導者“個體意志”走向平臺與制度建設,實現治理的長效性和育人的穩定性。
高校以生為本的治理應從管理舉措走向文化建設。治理的核心是文化治理,高校強化以生為本的現代治理,必須重視文化的作用。以生為本不僅是理念和管理舉措,更應成為高校的文化內核。只有讓全體教職員工真正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營造包容創新、尊重學生、人人可參與學校治理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學校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尊重,才能真正增強他們的歸屬感與認同感,讓高校的現代治理落到實處,發揮實效。
推進以生為本的現代治理,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應從學生關心的“小事”入手,從校長重視走向平臺與制度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以生為本理念貫穿于學校現代治理的全過程。
。ㄗ髡呦瞪虾3霭鎮髅窖芯吭貉芯咳藛T、博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