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新形勢開啟教師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窗口”
http://m.dtrtvu.com2024年01月10日 10:49教育裝備網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對外發布的《中國—世界高等教育趨勢報告(2023)》指出,多地教育部門在高校專業動態調整中主動給教育類專業“降溫”,要求控制高校教育類專業新增布點,引發了一些關注。實際上,自去年年初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指出2022年人口出現負增長以來,就引起了關于學齡人口下降對教師隊伍影響的討論,并一直延續至今。此次《報告》引起的關注也是上述討論的延續。
關于未來一段時間學齡人口的發展趨勢,很多學者的研究認為,在2035年之前,各級教育在校生數相繼達到峰值,并且不同程度地過渡到負增長。但這恰恰開啟了我國教師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窗口”,為更加充足配備教師和進一步提高教師質量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我國中小學教師配備標準相對OECD國家還存在差距。我國現行教師配備標準(小學師生比1∶19,初中1∶13.5,高中1∶12.5)是2014年制定的,由于地區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人口流動等原因,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一些地方教師配備并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很多地區還存在教師短缺的問題。在一系列政策舉措的推動下,2022年6月底,全國省市縣三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終于如期達到或高于國家基本標準。但是,這個配備標準實際并不高。例如,2020年OECD國家小學、初中師生比平均值分別為1∶14和1∶13,均高于我國現行標準。世界范圍內中小學教師配備的發展趨勢表現出一個共同特征:隨著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教師配備也越來越充足。例如1996年,OECD國家小學、初中師生比平均值分別為1∶18.3和1∶15,到2020年發展為1∶14和1∶13,從1996年到2020年期間的變化趨勢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從班額的角度來衡量,同樣可以發現,在國際視野當中,我國中小學班額明顯較大。我國現行的標準班額為小學45人、初中50人,該標準尚未全面實現。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我國小學大班額(56人及以上)比例為0.48%,初中為0.4%。根據OECD2022年發布的數據,我國小學和中學的平均班額分別是38人和46人,而OECD國家的均值分別為20人和23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決策部署,并且明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這對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意味著教育資源配置要有新的標準,即教師資源配置標準應該達到甚至超過世界教育強國的平均水平。在我國教師配備達標的前提下,面向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要求,教師配備標準、班額標準也需要及時更新。過去,面臨編制總量約束的剛性要求,調整教師編制標準和班額標準存在很大困難,而新的人口形勢,恰恰為調整教師編制標準、更加充足地配備教師開啟了“政策窗口”。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不僅對教師數量的充足性提出更高要求,也對教師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我國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水平快速提升,但是,相對OECD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學歷水平。在新的人口形勢下,中小學受教育人口波動下行,顯然為我們適時提高教師準入標準,以及促進教師在職提升學歷創造了現實可能性。
建成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對我國教師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新的嚴峻挑戰,新的人口形勢為教師充足配備和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政策空間。為此,應該順勢而為,在全面消除“大班額”的基礎上,各地根據學齡人口變動情況逐步縮小中小學班額規模。同時,參照世界教育強國的水平,及時調整中小學教師配備標準,為實施個性化教學、提升教育質量創造條件。
此外,應研究提高中小學教師準入的學歷標準,并實施專項計劃提升在職教師的學歷水平。現行中小學教師學歷標準是1993年制定的,至今已有30多年時間。《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已經提出“嚴格教師準入,提高入職標準”。新的人口形勢也開啟了提高教師質量的“政策窗口”,應抓住歷史機遇,及時提高中小學教師準入的學歷標準。同時,還應設置專項的學歷提升計劃,促使中小學教師通過在職學習的方式提升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國際教師教育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