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何以燎原
http://m.dtrtvu.com2025年07月17日 09:08教育裝備網
“我的設計成果,此刻正在連云港一家熱電廠施工投產。”5月15日,在華東理工大學實驗室11號樓的畢業答辯現場,該校2022級工程碩士研究生閆善伊佳底氣十足。
他的底氣,源自一份沉甸甸的實踐成果——由他參與設計的一套煙氣凈化脫硝裝置,投產后預計每年可助力企業減排氮氧化物逾4200噸。
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以下簡稱學位法)正式實施。實踐成果作為與學位論文等同的學位授予條件,首次被寫入法律條文。今年還是“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以下簡稱專項試點)的一個關鍵節點——首批工程碩士研究生畢業。據統計,其中包括閆善伊佳在內的67人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并完成答辯。
以工程碩博士培養為切入點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是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牽引”。這批選擇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將給卓越工程師培養乃至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帶來怎樣的影響?
何處尋“果”——
到實踐中去
2024年11月,華南理工大學2022級機械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吳澤紀接到學校通知:他們這一級畢業生,可以用實踐成果替代學位論文申請學位。
“老師,真的能行嗎?”吳澤紀向校內導師、該校機械與工程學院教授謝穎熙詢問。
以“通過實踐成果答辯”申請學位,并非“橫空出世”。自1990年我國開始設置和試辦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來,強化實踐、應用始終是關注的重點。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的《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鼓勵采用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多種形式”。例如,自2011年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每年都有專業碩士研究生選擇以文字和影視作品替代學術論文申請學位。
然而,從全國范圍來看,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做法還不普遍。
謝穎熙傾向于鼓勵學生嘗試,原因有二:一方面,除了學位法的規定,工程碩士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是國家政策的明確導向。《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工程類專業學位類別碩士學位論文基本要求(試行)》《工程類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基本要求(試行)》等多份文件,都為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提供了政策依據。
另一方面,源自他對吳澤紀培養過程的了解。按照專項試點規定,吳澤紀在云鯨智能創新(深圳)有限公司完成了近兩年的實踐。從一開始,校企雙方就在企業需求痛點和學校專業所長之中,篩選培養的切入點。雙方發現掃地機器人在發生碰撞的場景下,特別適合使用柔性傳感器。由此,吳澤紀開始了“雙模態電子皮膚”的實踐探索。
“你的實踐成果面對的是企業真實需求,解決的是行業真實問題。以實踐成果畢業,你要有自信。”謝穎熙給出回復。
從2024年6月首位通過學位答辯學生的實踐成果中,就可以看到對于企業“真問題”的詳細注解:哈爾濱工業大學2022級專項試點碩士研究生朱澳的課題來源于聯合培養企業承接的科研專項,針對后處理工程中的廢樹脂貯槽界面位置測量難題,他提出了相位式激光測距技術的解決方案,為相關技術的改進研究與工程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而這,也是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努力的目標:培養造就一批國家重大戰略急需的高層次卓越工程師,讓他們為行業企業解決急難愁盼的“真問題”。
何以結“果”——
從實踐中來
華北電力大學2022級工程碩士研究生李家興清晰記得,入企之初,他站在四川某水電站,看到水電機一圈圈攪動,心中卻茫然。他的企業導師、中國大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守豹在旁邊連比帶畫地指點:如果要做微型探測裝置,要裝在哪兒,裝在不同位置要搭什么架子……
兩年中,李家興的設計經歷了“至少10次”迭代。1.0版本的無線傳輸裝置,傳輸距離只有5厘米,劉守豹一看就說“不行”;2.0版本,裝置變大了,但也“臃腫”了,要把它變小……每一次迭代,都向實際應用前進。
通過反復實驗,李家興優化了阻抗系數、諧振頻率等關鍵參數,成功攻克了高頻功率發生器設計、電磁取能裝置改進等技術難關,不僅設計出具備高傳輸效率的無線電能傳輸器,還配套自主研發了具備多路溫度、振動傳感與通信能力的探測裝置。劉守豹則在研究方向把控、實驗平臺建設方案審定以及關鍵技術創新點提煉等方面給予了重要指導。
今年5月,李家興自信地走進了學位答辯現場。答辯專家委員會認定,由他設計的“自取能微型探測裝置”,成功破解了新能源場站旋轉部件探測盲區的行業難題。
“李家興的科研歷程充分證明,技術創新必須扎根于行業實踐。這就是寫學術論文和做實踐成果最大的區別。”劉守豹說。
今年,西北工業大學有6名專項試點工程碩士研究生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并順利通過。該校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副院長許英杰作為這項改革的推進者,旁觀了答辯。
“這次真的不一樣。”許英杰參加過許多次學術論文答辯。以往,看學生圍繞一個設想或方法說得“千好萬好”,答辯專家總問:“你到底能不能做到?”學生有時也回答不上來,畢竟是從理論到理論。這次,專家們關注的是:“你是不是真的做了?驗證了沒有?驗證情況如何?”
“做了就是做了。”許英杰發現,答辯學生的匯報有著明顯的目標導向和產品導向,面對提問應對自如。而且,經過在企業的熏陶,學生尤其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團隊”甚至成為答辯時的高頻詞。
“將近90分鐘,與通常博士答辯時長相當。”謝穎熙也對學生實踐成果的答辯印象深刻,“學生不僅做出了硬件,還設計了算法,搭建了軟件,做出了一整套系統。應答有理有據,說明學生做了充足的工程實踐,足以證明他們作為工程碩士的能力。”
何以“碩果”——
擴獨木成林
“面試官了解了我的實踐成果后,當場說‘你做的事與我們工程師正在做的事高度一致’。”華南理工大學2022級工程碩士研究生劉杰一舉拿下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的錄用通知,華為麒麟芯片就是由這家公司自主研發的。
許多學生談道,實踐成果是他們求職時的“加分項”。它代表的不僅僅是科研能力,更包含了領軍企業看重的多種關鍵能力。
數據也提供了佐證。日前,記者從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獲悉:該校2022級專項試點工程碩士應屆畢業生整體就業率達97%。其中,88%的畢業生選擇留在聯合培養企業就業。
實際上,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工程碩士帶來的溢出效應還在加大。
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組織校企專家共同成立全國首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工程碩博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并明確了專項試點工程碩士、工程博士以學位論文或實踐成果申請學位路徑程序及評價標準。工程碩博士學位申請、評價、審核、授予全過程各環節均由校企共同把關。該院副院長徐明表示,明年首批專項試點工程博士也將畢業,“期待他們取得更大、更新成果”。
“經過一年的政策引導與激勵機制優化,哈爾濱工業大學今年共有11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產教融合培養模式取得新突破。”該校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宗影影表示,學校為理工類和人文社科類研究生制定了詳盡的實踐成果寫作指南,確保學位授予質量。
實踐成果不僅是學生成長的見證,也是校企合作的橋梁。
閆善伊佳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他的校企導師組成“黃金搭檔”。校內導師、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呂樹光保障實踐成果的學術規范性和論證過程科學性,企業導師、東方電氣集團高級工程師何英萍確保工程數據嚴謹性與方案落地可行性。
呂樹光近來一直在思考繼續與東方電氣集團進行聯合培養,持續推進實踐成果完善、落地、轉化,“這對解決行業實際問題一定有幫助”。
當前,改革的保障正以更快的速度推進。
今年3月28日,教育部召開《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基本要求》編制工作推進會,會議敲定了一份時間表:今年年底,要拿出67個專業學位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基本要求。
“這項工作很難,但必須做。如果評價的閘口不改,分類發展的改革就推不動。”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相關負責人對67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強調,“評價關乎師生切實利益,教指委要多聽企業行業、學生的意見,尤其是有意向以實踐成果申請答辯的學生的意見。”
記者了解到,教育部已組織各教指委開展專題導師培訓,將在年內實現全覆蓋,組建實踐成果評價的專家庫;委托學位中心統籌建設實踐成果數字化資源庫;下半年還將發布《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證標準》……多項政策保障將陸續落地。
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是一項突破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顯然,首批67位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工程碩士,成為借鑒的“樣本”。
“我是站在大學和企業這兩位‘巨人’的肩膀上,沐浴陽光。”回顧自己做實踐成果的過程,閆善伊佳有感而發。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