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塑造良好教育生態共識
http://m.dtrtvu.com2023年03月06日 09:57教育裝備網
為加快構建良好教育生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國政協委員張志勇近日呼吁,在全國開展“清理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全面修復教育生態”專項治理行動,著重聚焦清理七種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引發社會關注,廣受好評。
“宣傳、炒作、重獎高考升學率行為”“‘唯成績’‘唯升學’的教育政績觀”“違規爭搶中小學生源行為”“各種教育搶跑、提前結束課程備考行為”“不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的行為”……應該說,張志勇委員提及的七種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大家都不陌生。
以學生被剝奪正常睡眠為例,相關規定要求確保中小學生每天必要睡眠時間(小學生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但現實情況是,由于作業太多等因素,很多學生睡眠時間不足。此前,某地啟用“九點熔斷機制”,一時引發熱議。從中可看出學生熬夜寫作業已成常態,非治理不可。
無論是剝奪學生正常睡眠的行為,還是各種教育搶跑、提前結束課程備考行為等,歸根結底都屬于功利性教育行為,都背離了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也背離了孩子的成長規律。這種行為貽害甚巨,看似聰明,實則短視。
需要追問的是,為何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總在一些地方存在?一些學校為何不顧國家禁令,陷入功利化教育泥淖不能自拔?說白了,是“利”字作祟。學校追求高升學率的前提是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無所不用其極。而改變部分學校的功利性沖動,關鍵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已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提出改進中小學校評價,如義務教育學校重點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情況;普通高中主要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情況等。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該方案強調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顯然,如果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能堅持正確的政績觀,不下達升學指標或單純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相關學校可能就不會那么功利,不再一切圍繞升學率轉。
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視化問題,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態,是“雙減”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全面修復教育生態,必須從消除功利教育入手,通過強有力的制度設計、更精準的監督機制,徹底鏟除功利教育存在的土壤,從而更好保障中小學生權益,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提高政治站位,從維護黨和國家永續發展這個高度來解決功利教育頑癥。應該說,隨著各項制度持續發力,功利教育行為的空間越來越逼仄,這條路行不通也走不長,但要防止死灰復燃,尤其要盯住一些地方陽奉陰違等現象。全面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并將其作為考核相關職能部門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才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