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通城鄉課堂,這根網線如何串
http://m.dtrtvu.com2019年08月26日 15:53教育裝備網
近日,開化縣齊溪鎮中心小學的一堂茶文化拓展課,被實時傳輸到300公里外的紹興市魯迅小學。借助VR眼鏡,這些城里的孩子不出校園,也身臨其境地感受和參與其中。
一根網線連通城鄉課堂,說說容易做起來卻著實不易。按照齊溪小學校長吳章德的說法,不僅要配齊常規同步課堂所需各項設備,還需在校園內搭建5G基站,在茶園內布置360度全景攝像頭等。只有專業化的技術配置,才能為同步課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省教育技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技術環境是開展同步課堂的必備條件和基礎保障。由于同步課堂還在摸索過程中,技術環境和師生應用還需進一步深度融合。
為此,杭州市富陽區教育局建成了教育城域網,以保障網絡的暢通,讓同步課堂能夠高質高效進行。在此基礎上,富陽區實驗小學和環山鄉中心小學簽訂了“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協議,開展同步課堂試點工作。“試點初期,我們特意把兩校的信息技術骨干教師集中起來進行培訓,還邀請設備生產企業的技術員到學校為信息技術教師提供面對面的指導。”富陽區實驗小學辦公室主任王利堯說。
而在紹興市上虞區,開展同步課堂試點的學校一律按照區教體局制定的標準購買設備,解決了錄播系統的兼容問題。在不增加資金投入的前提下,陳溪鄉中心小學和區實驗小學還對原有的錄播教室硬件進行升級,作為同步課堂專用教室。“在同步課堂的開展中,技術環境布置到位這一點至關重要。”陳溪鄉小校長沈云平說,如今全校6個班都能常態化開展同步課堂教學。
今年年初,我省還發布了“互聯網+義務教育”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技術環境建設指南。指南對校園網建設、教室基礎設備、教室建聲工程、教室燈光工程以及改造環保要求等都有明確的規定。省教育技術中心標準技術部張仲華說,指南中的配備標準和裝備要求只是參考方案,不是唯一方案,學校要結合實際參考選用。實現城鄉課堂連通的關鍵在于,結對學校如何把技術環境與教學實際使用協調好,發揮出技術環境最大的效用。
按照相關負責人的解釋,對照這一規定,全省絕大多數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現有的信息技術裝備都能滿足城鄉同步課堂的基本需要。支援學校只要在原有班級多媒體系統上增加一些音視頻設備,選好第三方交互平臺即可;受援學校利用原有的班級多媒體系統,就能達到聲畫同步。
為保障同步課堂設備到位,寧波市海曙區投入500余萬元,用于同步課堂平臺建設,覆蓋108所中小學、鄉鎮中心幼兒園、部分民辦學校,保證每一對城鄉結對學校實現互通互聯;杭州市富陽區則通過增加互動錄播主機,來解決結對學校設備不兼容問題,還與企業合作開發了操作簡單、功能豐富的軟件,并在教室增加吊麥等設備。而江山市由財政統一出資,采購簡易錄播教室34套、精品錄播教室10套,搭建了16個同步課堂教室。此外,江山市還開發了云課網平臺,實現結對學校互聯互通,管理員能實時掌握全市結對學校的同步課堂進展情況等。
張仲華說,隨著技術環境的逐步完善,同步課堂能不能開好,關鍵還要看師生能否熟練地駕馭它們。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